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,如果指望等着我们完成产业升级,从而实现经济复苏,过上好日子,那估计黄花菜都凉了。产业升级是个缓慢且日积月累的过程,而当下人们所承受的压力决定了从社会层面来讲,接下来我们不光要有产业升级这种慢招,还得有短期内就能立竿见影的快招。我们作为普通人,掌握其中的规律,才能在短期内摆脱当前的困境,为未来预留足够的发展空间。而这个规律便是我们今天的话题。我们的经济就如同一个天平,左边是以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,右边则是以金融业为代表的虚拟经济。当任何一个经济体发展到相对成熟的阶段,天平都不能过度倾斜。我们当前的问题在于左边的实体经济太过实在,实在过头就不流通了。而当前的解决办法有两个,给左边减负,给右边加码。左边减负的情况从近期取消出口退税能略见一斑,这里面涉及新一轮的供给侧改革。暗线回头我整理好思路单独开一期来讲,今天咱们单纯讲讲未来我们会如何在右边加砝码,因为这里面蕴含着诸多机会。很多人一提到虚拟经济,就本能地将其妖魔化。其实对于一个国家而言,在经济层面,其主要工作就两项。一是给民众找工作。二是给民众生产的商品找销路。两者合起来其实就是一个,那就是让民众赚钱。换个角度理解,对于一个国家来说,只要能让民众赚钱,不管依靠的是高端大气的科技产业,还是灰头土脸的三农经济,都无所谓,只不过相较于农业,科技产业赚钱更多、更轻松罢了。咱们不妨回想一下地产时代最后的辉煌,2018 年,我们的房地产中介共有 20.6 万个,从业人员将近 160 万,这对应的就是 160 万个就业岗位。发展中介作为虚拟经济的代表产物,我们不能否认其存在的价值。自从金融强国这个概念被提出后,虚实经济之间已从对立的称呼改为了虚实调和,由此也能看出,背后的风向其实已经转变了,只是没明说而已。那虚拟经济具体指的是什么呢?用一个词概括,那就是生产性服务业。所谓生产性服务业,就是围绕着工业生产,以技术升级、效率为核心的服务行业。当然,我知道大家对这方面没兴趣,只关心生产服务业里的金融业,实际上也确实如此,因为金融业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成为帮助民众直接脱困的主要工具,其中最主要的方向有三个,分别是信贷、物价和股市。咱们把现有的情况列举一下,就在前不久的双 11 这天,全国第三张个人征信业务许可证颁发给了一家叫钱塘征信的公司,其背后是蚂蚁,一家拥有最广泛消费数据的企业。在这个时间节点获得一张最稀缺的征信牌照,背后的意思已经相当明显,那就是要在数据可控的范围内,最大程度地扩大个人及中小微企业的信贷规模。再说说物价,前不久央行发布的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明确提到,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,推动物价保持在合理水平。其实在主流经济学派里,温和通胀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健康的表现,在这种环境下,企业能够赚取应得的利润,工人能够获得可观的报酬。现在我们主动提出,实际上就是要保障企业和工人的生产利益,当然前提是得存活下来,而前面提到的信贷扩张实际上就是一根救命稻草。接着谈谈股市,最近一年股市有四件事值得一提。第一是修改了上市公司的分红规则。第二是多个部门多次提出要让央企、国企搞市值管理。第三是十一之前众人皆知的千亿资金入市保流动性。第四则是最近会议上反复强调的耐心资本。咱们用最简单的话再表述一遍,分红新规意味着要给股东发钱,市值管理就是要严格控价,千亿资金入市是为了给价值兜底,耐心资本则表示长期持有。至于能否成功我不敢断言,但至少是朝着这个方向引导的。通过信贷为企业和个人延续生命,通过物价上涨增加企业和个人的利润,通过刺激股市营造财富效应,让更多企业能到股市融资并获得发展,最后以分红和资本的形式回馈到社会和个人手中,一个正向循环就此形成。相较于漫长的产业升级,短期内就能见到成效。其实说到发钱,从社会层面来看,钱不是不能发,但一定要发给对社会有价值的人。什么叫有价值?比如同样发 1 万块钱,小王拿到钱后用于投资、消费、再生产,对社会来说就是有价值的,这种人就应该多发钱;而小李拿到钱后马上存进银行或者偿还银行贷款,这种人属于可发可不发,因为小李偿还贷款后,社会价值在不断缩小。最可恶的是第三种,拿到钱后带着钱出国远走高飞的人,这种人一分钱都不能给。那么如何做到精准筛选人群呢?信贷消费,特别是股市,其实就是最佳的筛选器。因为不投资中国的人不一定不爱国,但投资中国的人一定是热爱并相信这片土地的人。 特别声明:以上内容(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)为自媒体平台“号”用户上传并发布,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。 |